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4:32    次浏览
看到大家的留言,深有感触,废话不多说,道理不多讲,直接讲最直观的方法。我自己就是这样才又恢复了正常饮食。现在物质丰富到人可以随时抓到食物,而不是凭人的本能在饥饿时候才进食,也难免身体会囤积多余的脂肪。婴儿感觉到饿会哭醒睡不着,吃饱了会睡,就是本能。不知道饱的人,因为大部分时间不知道什么是饿。没有饿的感觉怎么会有饱的感觉,身体已经被完全打乱,不能正确发给你最基本的信号调节饥饱。想想你现在有多少时间进食是在完全饿的时候才吃,有多少时间吃的是寂寞、焦虑、压力。【好好吃饭第一步】:很简单,重新找回饿的感觉。1,饿的最直观感觉:肚子咕咕叫的声音、胃开始收缩好像提到了胸口、胃到肚子都发空的感觉、严重点的前胸贴后背的感觉、不能集中精力做好手头的事、头发晕。当你下次想吃东西前,先问问自己,身体有没有上面的感觉(别饿到头发晕就好),如果没有,那就不是饿,是馋。试着在真的感觉到上面的感觉时再进食,同时准备一杯柠檬水。不要一夹一大筷子,一挖一大勺子,小口吃,细嚼慢咽,把食物嚼烂,慢慢品尝食物的滋味,那才是真正的在吃饭,那种满足感和随时馋了抓吃的不一样。在间隙,喝一小口柠檬水。并在心里告诉自己,不要急,你可以把东西都吃掉,不需要控制食量,这样想反而能把进食速度放慢,不会有被剥夺感,狼吞虎咽地要马上把全部东西塞到嘴里才安心。当吃了多一半食物时,大概吃了15-20分钟左右后停下来,再观察一下自己的感觉,是不是胃还发空,如果是就继续吃,如果不是,就慢慢开始更慢地吃,直到能主动放下筷子。只有在真正饿的时候吃饭,才能知道什么是饱。2,不要用任何理由安慰自己:我不需要那么多热量、按卡路里计算我已经吃够热量了、今天没运动要少吃点等等。饱就是饱了,真的饱了时不需要用任何理由劝自己不能再多吃,饱了就是你完全对食物没感觉了。3,当你没有饿的直观感觉时,但馋食物,一个很大原因是身体轻度脱水。喝杯水,出去散散步、干干家务,转移一下注意力,别自己静静的待着。或者吃点坚果、酸奶、水果,当你知道自己不是真的饿时,食量自然会变小。家里尽量不要有深加工的零食,常备一些健康零食,分成小块。4,延迟满足饥饿感。有很多原因会造成人对食物的焦虑和对食物匮乏的恐惧:小时候常被挨饿、因为饿晕倒过、担心饿了会肌肉流失代谢降低、即使从小生活环境富裕但节食过也会莫名的有种吃不到食物的焦虑,看太多饮食法说要每隔2小时吃次东西。这种恐惧感是身体对生存的渴望,对饥荒的恐惧,已经深深的扎在你心里,甚至自己察觉不到。当你感觉到真正饿的感觉时,不要着急,告诉自己没关系,即使饿一小会儿也没关系,延迟5-10分钟再进食,你会发现其实其实事情没那么糟,可以心平气和下来。需要注意的是,重回本能这是一个过程,需要反复练习,也许今天不错,但明天控制不住。不要自责,能意识到问题已经是好的开始了。练习的时间就是和身体交流的时间,时间长了,不遵守这些规定,也能灵活掌握了。上面就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经验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也会分享在微博和公众号方便大家查阅。